文创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热点话题,它在国外更不陌生,英国、韩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芬兰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澳洲、荷兰、比利时和瑞士等都在大力推动文创创意产业的发展。
但在国内,文创的定义还非常的模糊,甚至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群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文创。
关于文创
01
文创发源自英国
英国是早执行「文化创意产业」概念的国家,因为英国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产,高水平的人文素质,以及高度资本化的文化工业。1997年英国工党Tony Blair上任后宣布成立文化、媒体暨体育部(Department for Culture, Media and Sports),推动英国成为国际间的文创**。
02
核心文创产业「精神」
英国学者David Hesmondhalgh认为,文创产业应分为「核心文创产业」及「周边文创产业」。
「核心文创产业」重点在于对「精神」的高度诉求,为了引起受众的心智反应,因而充满丰富的表征意涵。
如歌曲、小说或表演等,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经验及感受加以解读,例如:广告、影视、网络、音乐、出版、游戏等,均属「核心文创产业」。
03
周边文创产业「仰赖精神」
如果说,「核心文创产业」所的完全是「精神」本身,那么「周边文创产业」则可能是部份地「精神」,或者高度仰赖「精神」,或者是为「精神」而服务。
例如:软件,是高度仰赖创意的;运动、旅游,可以让人得到情绪上的放松,是为人的精神层面而服务;建筑、手工艺、时尚,本来的功能是物质性的,但掺入了大量精神性的成份,从需求的角度来看,人们买房子或衣服,除了考虑功能性,可能更在意其外观。
当人们对某些产品的美感追求追赶了实用价值时,这些产品就能被纳入文创产业的领域。
博物馆+文创的跨界,无疑是一场双赢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热爱的文创产品买单,在这些人中,或许有人还没**会去到卢浮宫一睹蒙娜丽莎的风采,但如今,他们有了更具温度的接触方式,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将艺术融入生活。
现在评判一个网红火不火,不能单看它的粉丝数、评论数有多少,毕竟流量的时代,什么都能造假。想知道一个网红的真实热度,的还是带货能力,在网红眼中,能为他们买单的粉丝,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优质粉丝。
直播,俨然已经成为网红卖货的主要渠道。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:如果有一天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“老网红”一起开直播卖货,谁会成为真正的带货? 三代同堂,来battle啊。 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很扯,但事实上,真的有数据作为支撑。
文创产品虽然是现代的、流行的表现方式,但其背后的文化一定是基于传统的。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当中寻求纽带,从而达到二者的平衡展现,这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。
对此,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总结了三点心得:一、不简单藏品,而要研究今天人们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;在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融入【人】这一元素,在设计之初便考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与文化诉求点,在开发过程中赋予其文化内涵。 这是文创开发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。二、挖掘藏品内涵,寻找与今天社会生活的对接点,用文化影响人们生活;文化的影响力是无穷的,在藏品背后定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,但古老的文化底蕴也需与现代的文化对接,使古老的文化能够与当代文化深度融合,从而提升人民的接纳程度,真正做到用文化影响生活。三、不断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,追寻无限远的传播能力如今这个信息杂乱的时代,即使是再好的产品都需要经过营销手段,才能精准*群体,传达诉求。
而自媒体、社区媒体等都成了很好的宣传方式。如故宫在宣传之初便以传统文化为内核,接连推出了《穿越故宫来看你》、《够了!朕想静静》等多个文章,这样的宣传模式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也增加了互动感,既向各年龄层受众科普了小众的历史故事,又将自己的新产品宣传出去,做到了一石二鸟。
总而言之,回归中国文化传统,向古典文明寻求创新灵感,同时紧跟时代,敦煌莫高窟文创纪念品供应商,着眼于生活方式,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,文创产品才能感动消费者。而没有感动,文创产品很*沦为普通的工艺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