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创新,越来越多节庆文化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,成为传统民俗文化集中展现的平台。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如何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,通过推出以节庆为主题的文创产品,既拉动节日消费,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让文博类IP发挥出价值,其*有文章可做。
举例来说,香囊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佩物,佩在身边既可散发芬芳,又可作为饰物,旧时习俗每逢端午,男女老少都会佩戴新制的香囊以应景。如何让现今的年轻人知晓香囊、喜欢香囊、使用香囊,今年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为进一步弘扬这一民族文化,传承*传统工艺,为市民搭建香囊技艺展示交流平台,端午节前联合16个区分中心,举办“惠心巧思·大匠运斤”市民香囊制作大赛和体验周活动,吸引了非遗传承人、手工艺人和大批爱好女红的居民参加,先后收到3000多种香囊,各式各样手工制作的香囊,融中国传统文化图案和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样式于一体,既有传统的、又有现代的,样式和图案令人眼花缭乱、创意跌出,非常惹人喜爱。
非遗项目香囊传承人陈杏芝创作的手工掬球和京剧脸谱香囊,可谓变化多端、美轮美奂,特别富有创意和现代意识,不仅仅在大赛上一举荣获两项大奖,五月份在十二艺节文创博览会上,她创作的香囊,让参观者爱不释手,都竞相购买这几个样式香囊,且购买后即刻就佩戴在胸前,或悬挂在手机拎*。陈杏芝告诉笔者,民俗文创产品也有与时俱进,跟上时代和市场,才能受人们欢迎。
说明新颖别致富有创意的民俗文创产品,大有市场和空间作为,可推动传统节庆文化与文创产品迅及联姻,助推文化遗产真正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。
未来文旅地产的投资热点
1、文旅综合体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
文旅商业综合体打造文旅商复合模式,通过文化主题,聚集商业、旅游、休闲于一体,满足消费客群新消费需求,较具个性化的主题型商业模式。文创体验店、文创商城、创客生活空间、联合办公等项目都将成为文旅综合体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2、演艺节庆产品成为文化旅游盈利引爆点
据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,旅游目的地在达到稳定阶段后必将出现停滞或趋势,如何抑制住这种趋势,实现旅游景区的复苏,并恢复繁荣是各方不断探讨的问题,旅游演艺和旅游节庆正是在这种趋势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。旅游演艺和旅游节庆也是文化旅游大时代下,文化旅游盈利引爆点。
3、文创产品成为文化旅游传播的载体
文创产品是以旅游目的地以文化为,以旅游商品为载体进行的创意性设计,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,通过展览展示、产品化及销售等一体化推进,可以增加旅游收入,同时更是目的地形象获得有力推广的重要渠道。
4、文化媒介跨界旅游营销大有可为
文化媒体跨界旅游营销大有可为,利用综艺娱乐节目、短视频传播等的高流量,带动区域旅游发展;利用现有成熟IP带动区域目的地IP的植入与打造将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更高的IP延伸价值。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文化的展示窗口,文化将为旅游目的地植入可续发展的。
5、研学类文旅教育产品发展潜力大
文教产品发展潜力巨大,现在主要开发产品为研学旅行。研学旅行在国外发展已久,在国内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,但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的调配作用,研学旅行作为专项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,并成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。
6、旅居生活方式的打造成为主流趋势
随着两居生活、慢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,那些久居城市的人为了寻找心中的乡愁,往往会在闲暇的时光旅居农家。在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贫困村落,将闲置农居改造为精品民宿,让城市游客体验缓慢的生活节奏,感悟别样的风土人情。
“2018年通过馆企合作打造的《陕博日历》如今已颇**气。”李博雅表示,“馆企合作解决了博物馆文创难题——资金,而企业具有更强的灵活性,与市场联系非常紧密,合作双方在共识共建的基础上,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。”
从客观条件来看,除数大型博物馆具有较强的文创能力外,多数博物馆在创意理念、人才以及宣发、营销等方面缺乏明显优势。对不少博物馆而言,其文创产品仍存在难以转换为商品的现实困境,与市场需求贴合度差的低创意产品均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销售业绩。 “文创产品涉及生活用品、美食、彩妆等不**业,故宫博物院文创商品方案,不同的博物馆因自身资源不同,文创产品特点也各不相同。
”朱先慧认为,每件文创产品的开发都要经过创意、设计、生产、宣传和销售等过程,需要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,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是大势所趋。目前,华夏文创已与陕西历史博物馆、西安碑林博物馆、陕西汉阳陵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。